李旭抢过电话,那边已经挂断了。

叹了口气,李旭觉得心很累,小姨林婉素明明比他大了十五岁,怎么有时候比他还像个小孩子?

做事能不能稳重一点?

“小姨啊!我什么时候说林语青是我女朋友了?”

“难道不是你女朋友?”

李旭捂着脑袋:“不是,而且就算是女朋友,那也差了儿媳妇十万八千里吧。”

“那就是你还没得手?”

李旭张了张嘴,颓然。

“算了算了,快开车吧。”

汽车慢慢行驶在成都的街头,这里是李旭生活了17年的地方。

和首尔相比较,成都人的生活节奏要慢得多,也要悠闲舒适得多。

今天是大年三十,街道上人并不是很多,许多在成都工作的外地人已经返乡,一些本地人要么是一副悠悠哉哉的模样在街头闲逛,要么就是围坐在一起打打牌,喝喝茶,摆摆龙门阵。

这样的景象,就算是在节日的首尔也很难看到。

李旭的家在城西,是一座三层的独栋住宅,不远处就是杜甫草堂,虽然称不上豪富之家,但还算家境殷实。

林婉素打开车库去停车,李旭没有等她,推开院子,按下了门铃。

“妈,我回来啦!想我没有?”

李旭在门口就是一阵大叫。

“小旭。”

门被打开,一张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脸出现在门后。

虽然和离家前看起来没什么变化,李旭还是觉得母亲仿佛苍老了一丝。

李母看了看李旭身后:“就你一个人回来?我儿媳妇呢?”

李旭有点尴尬:“你别听小姨胡扯,没有儿媳妇。”

“那你还回来干嘛?我要看的又不是你。”

李旭:“?”

你真的是我的亲妈?

当然,说是这么说,李母还是拉着李旭问长问短。

“小旭啊,你怎么又瘦了一圈?”

“我没瘦啊,体重比去年回来的时候还重了两斤。”

“在韩国的生活能习惯吗?”

李旭无奈:“妈,我都在韩国生活四年了,早都习惯了,你不用每年都问。”

“哦,你看我都糊涂了,那你饿不饿,我去给你弄点吃的。”

“在飞机上吃过了,一点都不饿。”

林婉素放完车就看到母子俩杵在门口,一个问一个答,这几乎是每年李旭回家都要经历的流程。

林婉素出声:“好了,你们母子两个有话进去说吧。”

三人进门,坐到客厅沙发上。

李旭问:“我爸呢?”

“你爸在书房看书呢。”

“他又在装模作样看名著?”

李母无奈:“你这话让他听见,非得跟你急眼不可。”

“什么话让我听不得?”一个板着脸的中年男子从楼上走下,看面相和李旭有五分相似,不过神色看起来要比李旭正经得多。

李旭的父亲叫李东升,90年代在飞速发展的时期,十多岁的李东升搭上了建筑业飞速前进的列车,完成了从一个建筑工地的普通工人到一个包工头的转变,再到创立自己的建筑公司,一举闯下大片的家业。

尽管生活殷实了,不过李东升一直有块心病,那就是他的文化水平太低。

打小家里贫困的李东升连小学都没有读完,这让他连很多字都不认识,连签合同的时候都很费劲。

于是李东升从拼音开始自学,一个一个认字,后来又开始,各种国内外名著。

不过毕竟李东升的工作很忙,没有多少时间看书学习,加之很多外国名著由于是直译过来,显得非常的晦涩,李东升读起来非常吃力,还需要时不时的请教李旭。

李旭时不时要怼李东升两句,让他别看什么外国名著了,有空出去喝喝茶。

而李父却表示,虽然自己文化水平不高,不过他却是真心热爱学习的,所以他也算是文化人。

不但有李旭的书房,李东升自己也有一个书房。

而且李东升的书房比李旭的更大,书也更多,当然,大部分是用来充门面的,根本没有看过。

“爸。”

“嗯,回来了。”李父微微点头。

李母看不惯李父的拿捏做派,“行了,儿子没回来之前你整天念叨,这个时候又把脸板起来了。”

“谁整天念叨了?我那是准备等这小子回来收拾他。”

李父嘴硬,转向李旭,“你说说你,跑到韩国留学四年,毕业了跑去打游戏,像话不像话?”

李旭不服:“我那不叫打游戏,电子竞技也是体育的一种好不好,你没看亚运会都有这个项目了吗?”

“你别唬我,我还专门上网查了,下一届亚运会就要取消了。”

哟!爸你还专门去查了资料?

“我那是为了梦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