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有完全心神沉静在题目中,根本不知道身旁多了个皇帝的,比如这个——纪东流。

景帝的目光在他的名字上停留了一刻,就看了看他所写的策论,暗暗地点了点头。

这里面很多人还是没有达到他的预期,自己不过站过来看一看,他们就承受不住压力了。

那来日怎么能够站在他的朝堂上,承受比这更重的压力?

像纪东流这样完全察觉不到他到来的,或者是在发现他之后还能够迅速定下心神、继续完成文章的,景帝都在心中记下了名字。

等到那股充满压迫力的威势从这一片离去,许多人才松了一口气,感到空白一片的脑子渐渐恢复过来,再想起自己刚才的表现,落入帝王的眼中岂不是先失了印象分?

还好,景帝巡视了一圈,心中大致有数之后,就从考场上离开了。

众人恢复了考试状态,决心要从卷面上拿回分数。

他们上午写完,下午誊抄,然后陆续交卷,被糊上名字送往了东阁。

已经在这里等着的读卷官立刻开始评审,将卷子分为一二三等,并将最后评选出来的十份一等卷明日呈给帝王。

这一次参加殿试的人数之多、阅卷的工作量之大,让东阁从下午有人交卷就开始忙起来,一直批到凌晨。最后那十份一等卷是有一番争论的,这一次取的人多,里面惊才绝艳之辈也多。

这十四名读卷官中,除了少数几个担当了会试考官,见过了各房、各省的一些优秀举子的,其他的都没有对这一次取的四百八十一人一窥全貌。

现在他们的卷子一并放上来,才真正是难以取舍。

天色已暗,东阁里却依旧灯火明亮,一群执政大臣在这里吵得不可开交,面红脖子粗,谁也不服谁。

“你说,你手里那份卷子能进一等,为什么我手里这份就不能?论评分,我这一份比你那一份还多了个圈!”

“那你怎么不说你那份比我这份还多了个叉呢!”

两边彼此都说服不了对方,眼看着要上演全武行。

作为首辅,刘清源本来应该要去劝的,可是作为他们手上拿着的其中一份卷子主人的准泰山,他这个时候却是最好不说话。

就在这时,景帝负着手从外面走了进来,开口道:“吵什么?这一届准进士的文章那么精彩,让你们为了定前十份一等卷吵得这么厉害,都要打起来了?”

“参见陛下!”

一般这个时候帝王是不会出现在东阁,来跟他们争抢定卷子等级的权利的。

但是景帝要来,他们也不能让他出去。

景帝让他们平身,然后问道:“像这种精彩的、让你们难以取舍的,有几个?”

得到了答案之后,景帝扬了扬眉,笑道,“这好办,那就选十五份,让朕来为难。”

帝王定下解决方案,省去了他们的为难,谁听了要不说一句“感谢陛下体恤”?

虽然这跟原本的规则不一样,但这一次取士的人数多也是事实。

而且为天子取士,当然是天子说了算。

于是刘相第一个领旨:“谨遵陛下旨意。”

见问题解决,自己的执政大臣不用再吵了,景帝便示意他们继续。

尽早选完这十五份一等卷,尽早回去休息,明天还要去文华殿读卷。

嘱咐完之后,他便又施施然地走了,仿佛来这一趟只是为了这一件事。

“皇上起驾——”

听见外面宫人尖而细的嗓音响起,代表着帝王远去,东阁中又再次恢复了先前的气氛,只是没有再那么剑拔弩张。

先前那两个要掐起来的大员也不用争了,十五份卷,多了五份余地,他们手里拿着的都能放进去了,甚至还能在剩下的部分里再挑一挑。

“陛下这一趟来得好啊。”刘相两手插着袖子,默默地站到了付大人身旁。

这一次审卷不光谢谦要避嫌——礼部来的是右侍郎,而不是他这位新任尚书,就连三位宰辅里也就只有刘相一个人来了。

王相跟林相因为他们的子侄这一回都考上了,所以读卷官当中也没有他们的位置。

在一众执政大臣中,跟刘相比较能对等交流的,就只剩下了枢密使付鼎臣。

付大人点了点头,赞同了他。

十五份一等卷选出来,接下来就是要再酝酿一下,把这十五份卷子的名次排出来。

今科的前三甲就要从这十五份里出了。

尽管最终决定权是握在陛下的手上,可是十五人名次要怎么排,也是要他们先进行权衡的。

剩下十几人在为名次斟酌,两位地位超然的大佬却是站在一起,有一搭没一搭地交谈,并没有在这个时候伸手的意思。

从十五名往上排,前头倒是没有什么,就是到了前三的时候,众人又产生了分歧。

前三名的卷子跟会试的时候一样,第一名依旧是谢长卿。

但来到第二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