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1节(第3/3页)
章节报错
艺、张士贵推出来的一大原因。
万一真将自己丢到榆林郡,突利可汗那位好兄弟不好说,但都布可汗这位好朋友肯定是要来找麻烦的。
所以,李善今晚等着凌敬过来,最关键的就是要问上一句,他李世民到底是什么态度?
凌敬缓缓坐下,自斟了一杯酒,“殿下今日放衙后,请见陛下,力承不可贸然设郡。”
李善大大松了口气,一饮而尽杯中酒,“明日觐见。”
“嗯,殿下也是这个意思。”凌敬叹道:“太子、秦王均建言缓行,你以国事相劝,方为妥当。”
这话说的有些委婉,李善今日在两仪殿内不敢公然有所抉择,但私下觐见,力承利弊,劝李渊谨慎为先,在秦王也不赞成的前提下,李善是不会受到李渊怀疑的。
知道了李世民的态度,李善就没什么心事了,一边大吃大喝,一边在心里打着明日觐见的腹稿,其实关键不在于李渊怀疑自己与东宫是不是私下有来往,如果自己与秦王私下有来往,估摸着也是李渊不想看到的。
所以,关键还是在于苏定方这位灵州军主帅。
只要关内道的兵权不在东宫嫡系手中,其实从兵力、战力对比上来看,即使有罗艺站在东宫一边,秦王府还是有绝对优势的。
对李善而言,苏定方回京未必是坏事,一方面自己一方有一位武力超凡的大将,既能护佑日月潭,也能在关键时刻破敌,另一方面也会使李渊对自己的态度发生变化。
没了兵权,不一定会是坏事,只要不落到东宫手中就行了。
李善无奈的想,自己回京后是一次又一次的被逼着放宽底线啊,原本还想着只要留苏定方执掌灵州军就能稳操胜券,看来是自己想的太简单了。
皇帝这种生物,从来不可以常理度之,李善在心里提醒自己,将来李二登基之后,自己最好还是收敛一点……不过到那时候,自己既没有兵权,也不准备入朝为相,做个富贵闲人总是可以的吧?
将打算与凌敬商量了一遍后,李善准备回后院,突然想起今日李渊难看的脸色,随口提了一句,结果凌敬的脸上呈现出极为古怪的神色。
“到底出了何事?”李善来了兴致,在已经功成名就的情况下,他这个穿越者最感兴趣自然是那些密闻,到现在他都还没有放弃搞清楚齐王、封伦之间密事的企图呢。
“殿下也颇为为难。”凌敬叹了口气,“河东三凤,河东三凤,鹜鷟伏诛,长雏已亡,但鹓雏尚在,更何况伯褒辅佐殿下,尽心竭力,多有功勋。”
李善听得是一头雾水,凌敬只能解释道:“所谓河东三凤,即河东薛氏的薛收、薛德音兄弟以及侄儿薛元敬,三人均因才学品行为世人所赞,薛收为长雏,薛德音为鹜鷟,薛元敬为鹓雏。”
“砰!”李善一拍桌案,恍然大悟道:“必是薛婕妤之故!”
去年仁寿宫大乱,不少朝臣丧命当场或被掳走,不过被掳走的朝臣大都后来换回来了,但薛婕妤没有……后来梁洛仁将其献给了梁师都。
哎,李渊头上的帽子那叫一个绿啊。
不过这事儿已经出了这么久了,为什么今日突然发作?
凌敬也不意外李善猜到了,叹息道:“薛司隶因文获罪,冤死于前隋炀帝之手,薛收立誓不仕于隋,河东薛氏也大抵如此。”
李善接口道:“所以陛下于晋阳起兵,河东薛氏多有来投,除了薛收,那位薛元敬似乎也在天策府?”
“不错,河东三凤中,薛德音仕于郑,洛阳一战后被诛杀,薛元敬与薛收同列十八学士,如今为天策府记室参军,颇得杜克明所重。”
“故此,殿下才会觉得为难。”
“为难?”李善眨眨眼。
的确,薛道衡与李渊当年同为隋臣,还是有交情的,薛收在李世民麾下立下大功,当年是与房玄龄、杜如晦齐名的幕僚,分兵虎牢就是他最早提出的。
凌敬曾经提过,李世民最早的谋划是,房玄龄可为尚书令,杜如晦可为侍中,而薛收可为中书令……可惜薛收三十四岁就病故了。
就算是如今,列名十八学士的薛元敬在天策府地位也不低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