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战的过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,这还是他昨晚细细问了亲卫才知晓的。

战事之惨烈,即使是秦王李世民也颇为感慨,三千孤军对阵十余万突厥,能坚守八日,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。

“张士贵确有独当一面之才。”凌敬赞了句,“倒是出城死战,直击汗旗,怀仁准备了弩箭,只可惜运气不佳……呃……撞了大运!”

李世民嘴唇抖了抖,他开始还有点怀疑,后来专门打探了下,李客师甚至将儿子李楷的来信送来……李世民很无语的确认,射落汗旗,还真是运气。

“后怀仁整军追击,乃是血勇所至,刘世让、张宝相、苏定方领军,怀仁其实并不掌兵。”凌敬尽量替李善削除那些不应该有的影响,“更何况……端槊冲锋,匹夫之勇,实无大将之才。”

顿了顿,凌敬还补充了句,“以怀仁武艺,匹夫之勇亦难有作为。”

没辙啊,凌敬还不了解李善,那厮是真的无将才,或许能在某些时刻做出令人惊异但很有效果的选择,但总的来说,不是个合格的将帅之才。

现在朝中的风气有点不太对劲啊……虽然有官员弹劾李善擅杀、洗城之类的,但更多的官员在感慨,秦王之后,先有李药师,后有李怀仁,均是当世名将之流!

真的被架上去……那就操蛋了,凌敬都能想象得到,如果李善知晓长安目前的局面,估摸着会拉长脸跳脚大骂。

“匹夫之勇,匹夫之勇……”李世民长笑道:“孤数度陷入阵中,亦匹夫之勇!”

凌敬脸色一变,一旁的杜如晦点头道:“无需隐晦,为将者,身先士卒未必有将才,择机才是重中之重!”

“虎牢一战,殿下率数名亲卫行挑衅之举,先后以截粮、斗将弱夏军士气。”房玄龄向窦建德旧部凌敬递去一个歉意的眼神,嘴巴却是不停,“盘桓虎牢近两月,当日自晨至午后,大军不动,直到夏军阵脚松动,方才迅捷冲阵,一战功成。”

“可见,择机得当,方为名将手段。”

李世民赞同道:“突厥大溃,四散而逃,颉利可汗欲聚拢兵力以抗,怀仁探得军情,遣派亲卫,调动援军为后手。”

“对阵数千突厥,率先冲阵,使得敌军展开阵列,难抵唐骑后续冲击,更使颉利可汗难以从容聚集大军。”

“若怀仁此战顿足,不仅难以破阵,更难有苍头河大捷,甚至还有败北的可能。”

李世民曲起手指轻轻敲着膝盖,“单骑冲阵,义无反顾,择机得当,怀仁确有将才。”

凌敬绝望的闭上了眼睛,秦王李世民乃是当世名将之首,就算是将古今名将放到一块,秦王排名即使不太高,但也绝对是排在前面的,这样的人物点评怀仁有将才……

好吧,凌敬没话反驳了,后面如果有什么麻烦,那只能请怀仁自个儿担着了,谁让你择机得当呢!

聊了好一阵这场战事,一直没怎么开口的长孙无忌突然叹道:“可惜邯郸王……若能执掌代州军,或能佐王事。”

屋内安静了片刻后,杜如晦摇头道:“如今朝中局势,不在于军。”

李世民也点头赞同,心里苦笑,去年李善离京之前密谈,以大势献计,突厥威逼,天下苍生非秦王不可。

但现在呢,强横一时的颉利可汗被追杀得颜面大失,更损兵折将,势力大衰,接下来突利可汗必有动作,突厥内乱一起,两国对峙的局面反而平稳下来。

这使得李世民再掌兵权已是奢望,夺嫡之争,更多在于朝中势力的对比,而不在于突厥、大唐之间的大势。

对此,李世民哭笑不得,你李怀仁到底是哪一头的?

出京之前献策,赴任之后,亲手将一切撕裂。

关于这个话题,李世民私下和凌敬也不止讨论一两次了,问题是李善在代地虽然干得不错,但总的来说是在处置内政,那些招抚苑君璋、雁门大捷,以至于此次大捷,哪一次都不是李善主动挑起来的。

李善也委屈啊……这能怪我吗?

谁让陛下非要招抚苑君璋,裴世矩还使了阴招将我未来泰山塞来!

谁让欲谷设非要来攻打雁门关,还非要作死在关外肆意杀戮!

谁让颉利可汗非要来攻打顾集镇,还那么不扛揍!

凌敬对此的评价是,怀仁其人,无风亦起三层浪。

房玄龄瞄了眼对面的长孙无忌,他知道这位秦王的大舅子在想什么,如果李善执掌代州军,在河东经营数年,必能根深蒂固。

如果到最后秦王难以入主东宫,甚至有杀身之祸,关键时刻,陕东道大行台、河东道南北钳制,大军迅速南下北上,能立即进军关中,扶殿下上位。

其实李世民私下隐晦的和房玄龄、杜如晦商议过,这种手段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用,即使要用,也不许外军入京。

换一句话说,至今李世民还没有放弃以正常的政争手段入主东宫的期盼。

闲聊了一阵后,李世民突然转头看向了房玄龄,“记得玄龄长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