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4节(第2/3页)
章节报错
州兵败……”李世民摇头道:“梁军必然南扑仁寿宫。”
李元吉也听懂了,梁师都一口吞下了灵州、原州、会州,在突厥还内乱的时候,在兵力有限的前提下,却遣派大军继续南下,这是不符合常理的。
唯一的解释是,梁师都知道李渊如今在仁寿宫避暑,所以才会长途奔袭。
“父亲,那更得走了。”李元吉有点慌,“命岐州总管率兵布防,先送父亲回长安。”
这次李世民不敢再说什么“决计不可”了,只委婉的说:“泾州安定县南下至仁寿宫距离不远,如果此时启程……”
言下之意是,这时候选择跑路,很可能与梁军撞个正着,也有可能被梁军发现踪迹,衔尾追击,在那种情况下,就算有李世民这位天策上将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了。
在冷兵器时代,一旦出现骑兵追击的局面,一般来说战争的走向已经不可避免,战败的那一方只能祈祷能跑快点……不一定比追兵跑得快,但一定要比同伴跑得快。
“二郎的意思是……”
“立即遣派使者召岐州、坊州、京兆各地兵力汇集,苏定方有名将之姿,率左右千牛卫守御仁寿宫,必能坚守。”李世民详细剖析道:“梁军远途奔袭,兵力必然不足,只需苏定方坚守两日,必能解围。”
李渊目光闪烁没有应声,心里却在琢磨,苏定方就算是当世名将,但手上的左右千牛卫也就千把人,能挡得住梁军的进攻吗?
虽然目前还不知道来袭的敌军兵力几何,但这股梁军在泾州是击溃了泾州刺史宇文颖所率的六千府兵的。
能守得住两日吗?
各地援军会那么快抵达吗?
左右千牛卫若是一触即溃,自己想跑都没地方跑啊!
李世民顿了顿补充道:“岐州在雍县的兵力已经北上,但即刻遣派使者追回,明日或就能来援。”
李元吉习惯性的要和李世民作对,但他也不傻,仔细打量着李渊脸上的神色,才小声道:“虽然泾州临近岐州,但岐州也临近京兆,快马奔驰,很快就能抵达京兆。”
“就算敌军来攻仁寿宫,一旦发现人去楼空,难道梁军还会继续往长安进发?”
最后一句话让李渊恍然大悟,自己未必需要跑回长安,但只要离开了仁寿宫,那梁军就没有了目标,难道还有胆子逗留不去,四处打探消息?
而李世民忍不住了,狠狠盯着李元吉,却没有开口,他知道对方这个理由不太好反驳,特别是自己这个有军功欲夺嫡的皇子。
但事情是明摆着的,李渊年近六旬尚能骑射,李世民、李元吉以及秦琼这些武将自然不用多说,即使是房玄龄、杜如晦、凌敬这些幕僚也行,但还有那些嫔妃呢?
除了嫔妃,李渊这次还带了好些十岁以下还没学过骑马的皇子啊。
甚至臣子中,还有如裴世钜这种垂垂老矣的……骑在马上没人扶着就要倒的。
大变(中)
自李世民入殿后,几位秦王府幕僚就面色阴沉的聚集在一起,这一次,连平日里常带笑容的房玄龄也有点面色严峻。
虽然有如长孙无忌这样并不擅长军略的,但其他的几位房玄龄、杜如晦、凌敬无一不是人杰,都在第一时间向李世民进言,为今之计,当固守仁寿宫,遣侍卫急行,召大军回援。
无论是岐州成军的府兵,还是不远处的邯郸王李善,都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围……虽然很可能会导致陇州战局出现不可逆转的恶化。
房玄龄、杜如晦毕竟入唐这么多年了,对李渊也算了解,只看秦王入殿至今还没有出来,就知道局面很可能向最糟糕的方向滑落……启程回京,不仅天子尊严全失,更有可能被敌军追击,或有不忍言之事。
长孙无忌目光闪烁,其实这也是一个机会……不过殿下只怕难离圣人左右,若是不敌,自己这位妹夫总不会每次运气都那么好,能杀出重围吧?
凌敬低着头盯着地面,在心里琢磨,如果李渊遁逃,不管生死如何,很可能会导致关中西北部一片大乱,到那时候梁师都能趁这个机会,牢牢的把控住灵、会、原三州了。
想到这儿,凌敬有些焦急,突然瞄见一伙人黑压压的从大宝殿中涌出,老头儿让到侧翼,不引人注意的扯了扯一个人的衣袖。
“凌公?”崔信脚步一顿,顺势往边上走了几步。
“是走是留?”
“走。”崔信咬咬牙,低声道:“齐王力劝,陛下决议启程回京。”
“那后宫嫔妃呢?”
“马车。”大热天的,崔信额头泌出冷汗,他虽然不通军略,但也知道常理,一旦被梁军追上,那些乘坐马车的嫔妃插上翅膀都飞不掉啊。
顿了顿,崔信低声解释道:“齐王言,梁军见仁寿宫空空如也,必会退兵。”
已经凑过来的杜如晦一跺脚,“数千梁军深入关中数百里,长途奔袭,怎么可能轻易遁去!”
凌敬对李渊这个判断实在也是没话说了,就算是梁军看到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