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2节(第1/3页)
章节报错
“陛下过誉了。”王君廓低着头,眼神中夹杂着异色,“霍国公坐镇皇城,执掌宫禁,臣不过襄助而已。”
一旁的苏制小心翼翼的问:“陛下,此刻是去两仪殿还是……”
李渊沉吟片刻,忍不住偏头看了眼东侧遥遥可见的东宫,才开口道:“去两仪殿,一个时辰后,召太子、宰辅觐见。”
两仪殿
两仪殿内,李渊端坐上首位,听着门下省侍中陈叔达讲述河北道洛州总管程名振的奏折。
突厥成功偷袭飞狐径,是河东战局急转直下的关键,代州自然是有责任的,但河北那边也是有责任的,河北此刻还没有设行军总管府,诸军是由洛州总管程名振统辖。
在突厥攻破飞狐径之后,程名振显然也知道会发生什么,立即出兵攻打飞狐径,试图救援代州……可惜飞狐径太难攻了,唐军始终无法攻破。
随后程名振试图走蒲阴陉,这也是太行八径之一,而且就在飞狐径的边上,中间还有一段路程与飞狐径衔接。
但是相比起来,蒲阴陉地势更加险要,由隘门山峡入,取道岩石间,右壁峭插千霄,左则绝涧数百丈,下有怒湍,唐军更是难以取得突破。
所以程名振的选择与之前李世民、李善的判断一致,最终选择了井径关,太行八径其他的几个关隘都在河北道的南侧,都靠近黄河了,即使入河东也起不到什么作用。
而井径关不同,就在太原府东侧太行山中,与恒州、赵州接壤,程名振遣派赵州总管齐善行、定州总管双士洛率兵经井径关入河东,已然进驻阳泉县,并试图向西联络寿阳。
寿阳县距离并州军防御最稳固的榆次县只有不到百里的路程,可以说程名振的选择将会大幅度减轻河东战场并州军的压力。
李渊略为松了口气,密召二郎回京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,但他身为大唐皇帝,也生怕河东有失,如今河北兵力来援并州,突利可汗总是要考虑后路的,不太可能继续猛攻南下。
这样一来,即使二郎回京,河东战局也应该不至于糜烂不堪。
想到这儿,李渊侧头瞥了眼,太子李建成依旧保持着最近几个月的状态,微微垂头,双目无神,似乎在出神。
李渊略为放心了点,他如今是投鼠忌器,最怕的就是在二郎回京之前,东宫会有异动,虽然殿中监苏制一再保证,但谁知道会不会出纰漏呢?
太子坐镇东宫十载,势力范围绝不仅仅局限在东宫,而是遍布太极宫,这也是李渊有意无意默许的。
整个太极宫前后以甘露门、甘露殿为划分点,但以往太子、齐王甚至是秦王都能随意出入,进入甘露门之后的后宫,谁知道太子在后宫有没有人手呢?
“二郎应该已经过河了吧?”李渊突然问了句。
“秦王殿下初三启程,今日是十月初六。”杨恭仁算了算,“大军粮草、军械均需要一一从风陵渡口运送渡过黄河,秦王殿下已遣派骑兵北上支援晋州,自携中军缓行,按时日推算,应已然渡河,当在绛州或蒲州。”
李渊点点头,“盘踞灵州的突厥可有异动?”
陈叔达有些奇怪,昨日张仲坚才送来一份奏报,今天陛下怎么又问起了。
“今日门下省未收灵州、原州奏报。”陈叔达犹豫了会儿,“不过昨日奏报中,广陵郡公提及,突厥已然分兵,可能会同时选择渡口渡过黄河,鸣沙大营只怕难挡。”
“鸣沙大营至少还有数万将士,都布可汗绝不敢携主力渡河。”李渊缓缓道:“否则有被灵州军、陇右道大军前后夹攻之危。”
窦轨迟疑道:“陛下,淮安王……”
这是朝中最担心的地方,淮安王李神通的历史战绩太逊色了,即使突厥只有两三万骑兵南下,只怕李神通也很难扛得住。
李渊沉默着没开口,在心里盘算了下,这时候也没办法了,只能启用怀仁了。
二郎回京,快刀斩乱麻处置了东宫后,立即出京往陇州方向,召集兵力,至少不能让突厥攻破大震关,侵入关内道。
虽然从岐州、泾州调集兵力,而且泾州刺史钱九陇都已经随军征伐河东,但宁州、陇州还是有兵力的,实在不行从原州调兵。
至于将领,二郎回京,至少身边几位如秦琼、程咬金的大将应该是随侍身边,而且长安也还有尉迟恭、王君廓、苏定方、曲鸿这样的将领。
至于河东那边,只能让怀仁去了,只要能保住河东局势不崩盘就行了,有双士洛、齐善行西进,并州军与代州军余部应该不至于被击溃。
不过,朔州的刘世让、李世绩就很难了,基本上成为弃子了。
李渊在心里想,还好在仁智宫的时候,自己就嘱咐怀仁与二郎亲近,不然怀仁去河东,只怕都未必能指挥得动那些天策府大将。
想到这儿,李渊看向一旁的殿中监苏制,“午后你亲去传召魏嗣王李怀仁觐见。”
“是。”苏制有些意外,自己还想假传圣旨呢,好嘛,这次真不是假传圣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