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8章(第1/2页)
章节报错
炒瓜子儿同炒核桃一个价,都是三文一斤,松子儿贵些,一斤要九文钱,姚沐儿以每斤少半文的价钱,从沈婆子那收购来一百二十斤炒瓜子儿、八十斤炒核桃、五十斤炒松子儿,共花了九百二十五文。
铜板不方便携带,姚沐儿身上没那么多,碎银倒是够了,然而沈婆子不要碎银非要铜板,姚沐儿没办法,只好说明日回铺子给她取。
有姚翠荷做担保,沈婆子只让姚沐儿交了七十文定钱,便同意他把三百斤炒货拉走了。
回岭水镇前,姚沐儿到老屋那同夫君知会了声,随后又到翠荷婶子家,将兔子捎带上。
姚翠荷有些日子没去镇上瞧自家小哥儿,便也跟了去。
两人赶着牛车进院,铺子还没歇业。
姚沐儿抓了两把炒货,用小碟子装了些,拿去前厅送给几桌食客免费品尝。
“打村里收来的炒货,大家伙尝尝看。”
食客们见有免费的吃食,皆是一脸喜色。
“来得早不如来得巧,这不赶上了。”
“竟还有松子儿!这可不便宜,别的铺子卖十来文一斤呢。”
“这炒货香啊,姚老板咋卖的?要是便宜就给我装上几斤。”
姚沐儿道:“炒瓜子儿跟炒核桃四文一斤,炒松子儿贵些,要十文一斤。为了感谢大家对姚记的照顾,定价比炒货铺子里的便宜一两文。”
“要么我就爱到姚老板这吃饭呢,姚老板那个炒松子儿给我来一斤,我家小子爱吃。”
“给我称两斤炒瓜子儿,一斤炒核桃。”
“姚老板你这炒货卖到几时?”
“往后一直卖,但每天就卖个六七十斤。”
“哟,那得赶早买了,六七十斤可不够大家伙分的。”
几个人又各自要了两三斤,捧着好几包炒货高高兴兴回了家。
见炒货如此受欢迎,姚沐儿心里也欢喜。
时辰还早,他到钱三儿那找了趟猛哥儿。
“沐哥儿来啦,快进屋。”王猛推开院门,笑呵呵把他迎进院。
“嫂夫郎,我来是想拜托你点事儿。”
“啥事说就成,我要能帮得上一定帮。”
姚沐儿道:“铺子里打算卖炒货,想在你们村里收点瓜子儿、核桃跟松子儿。”
王猛一听,笑容更大了,“好事儿啊,往年那些山货都留着自家吃,现在能卖两个铜板花花,大家伙指定愿意。那沐哥儿收购价你打算定多少?”
“瓜子儿、核桃,一斤两文,松子儿一斤八文。不管嫂夫郎是用什么价收上来的,我都给这个价。”
这价有些高了,王猛晓得他是想让自己赚点银钱,也没拒绝,答应道:“成,明儿一早我便回村问问。”
姚沐儿笑起来,“那就多谢嫂夫郎了。”
“客气啥,对了前几日当家的不知从哪弄来几块野蜂巢,给你带一块回去。”
王猛到灶房,用油纸给他包了块。
姚沐儿没多待,同王猛唠了两句,便起身告辞了。
翌日百姓来食肆吃饭,瞧见柜台前摆了三笸箩炒货,不等喊人询问,沈文茹便端着小碟子,给每张桌上免费上了些。
这免费的东西,就是比花了银钱的香,大家伙尝过赞不绝口,好些食客走前还让陈德忠装了一两斤。
铺子这头有秋哥儿跟小姑他们在,姚沐儿到堂屋同婆婆说了声,便放心地赶着牛车回了村子。
他得给沈婆子送银钱呢,晚了该挨骂了。
回到沈家村给沈婆子送了银钱,又跟翠荷婶子去了几家山货存得多的大娘婶子家,买了几百斤山货,盘算着差不多屯了一千来斤,停止了收购。
再多家里搁不下了,等卖卖再继续收。
十月初一,寒衣节。
百姓为越冬添置御寒衣物,小麦也开始浇越冬水,以免降雪受冻,一时间村中上下变得忙碌起来。
姚沐儿跟翠荷婶子给铺子送了兔子、炒货,到梁松那买了布匹、棉花,准备给家里几口人缝制新衣。
去年日子过得不好,袄子都是用旧衣裳做的,今年日子好起来,没道理再委屈着自个儿。
姚沐儿给每件袄子蓄足了棉花,便是再冷的天也不用担心挨冻了。
“按理说这时节应该落雪了才对,今年这是怎的了,还没落雪。”姚翠荷望了眼窗外,同姚沐儿说着。
“过几天应当就落了。”
然而直到快进冬月,依旧没能降雪,眼瞅着天儿越来越冷,再不降雪庄稼就该冻死了,村民们唉声叹气,期盼着老天爷能可怜他们这群地里刨食的,早日降雪。
宅子完工这日恰逢冬至,姚沐儿与夫君送走老徐头跟工匠们,转头便见天上飘起雪花。
老天爷仿佛听见了百姓们的祈求,这场雪足足下了一整日才停歇。
“这雪下得真及时,再晚几日地里庄稼就要冻毁了。”
“瑞雪兆丰年,来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