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就是黄言炅,他因为离得太远且心里太虚,本就没赶上大部队,好不容易来到雁门郡汇合,他还看到了他这辈子都不想看到的人。——黄克己。

&esp;&esp;而不管是黄克己,还是屈云灭,他们这时候都没有把那件事的真相说出去,只是所有认识他们俩的都在谈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而且黄克己看见黄言炅跟没看见一样,他站在镇北军当中,俨然已经是镇北军的一员。

&esp;&esp;看见这个侄子的时候,黄言炅就已经知道自己被摆了一道,屈云灭不再需要自己写那封恩情还完的书信了,他有黄克己,这可比书信有用的多。

&esp;&esp;而黄言炅虽然十分的恼火,但他还是有侥幸心理,他觉得黄克己不会把自己杀他的事情说出去,自己是他的叔父,当着所有人的面和叔父决裂,这对他的名声也没有任何好处。

&esp;&esp;没了周椋的黄言炅暂时都只能自己拿主意,他变得谨慎了许多,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猖狂了,而且由于面对屈云灭他最大的倚仗没有了,他现在根本不敢跟屈云灭唱反调,即使他觉得屈云灭这么做,就是为了将他的兵马消耗干净,甚至是派自己出去送死。

&esp;&esp;这就是他想太多了,要是萧融在这,或许他会这么干,但屈云灭不至于做这种借刀杀人的事,如果他想杀了黄言炅,那他一定会亲自动手。

&esp;&esp;安排好了各军的位置,屈云灭让人把雍朝的大纛请出来,写着雍字的大纛走在队伍的最前方,贺庭之的胸膛都挺起了不少。

&esp;&esp;而远处,鲜卑人严阵以待,每个人都做好了今天战死沙场的准备,他们的皇帝不在这,当年入侵中原的鲜卑皇帝回到草原没多久就死了,这位是上一位的儿子,远没有他父皇那么强硬和勇敢。

&esp;&esp;此时鲜卑皇帝正躲在盛乐城的皇宫当中,盼着外面的将士可以拦住镇北王。

&esp;&esp;鲜卑大将军也是慕容氏的人,应当说鲜卑所有位高权重的人,基本都姓慕容,毕竟他们以部族划分天下,慕容部崛起以后,其他部族就全都被按下去了。

&esp;&esp;皇帝虽然这几年换人了,可是大将军没换,这还是那个跟着先帝南征北战的大将军,看到镇北军的队伍之后,他直觉的感到哪里不对,脚步虚浮、队伍散漫,这可不是他当年见过的镇北军。

&esp;&esp;但是话又说回来,当年的镇北军死得都差不多了,而且十有八九都是死在他们鲜卑人手中。

&esp;&esp;包括屈云灭的父亲、母亲、兄长。

&esp;&esp;这是一场恶战,连他自己都无法保证自己还能活着回去。

&esp;&esp;他下意识的攥紧了手中的长枪,当屈云灭的大军终于停下时,他的手心都已经冒汗了。

&esp;&esp;而下一秒,他的耳边除了肃杀的风声,还传来了粗鄙的言语:“鲜卑三牲,可敢出来同你祖宗一战!”

&esp;&esp;鲜卑大将军:“……”

&esp;&esp;你们不是从来都不叫阵的吗!怎么这回改风格了?!

&esp;&esp;喊话的人是如今越发大嗓门的简峤,但他不打算亲自上场,鲜卑人在中原也算是混了许多年,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叫阵,毕竟这场战争发起人是屈云灭,他不往这边打,鲜卑大将军也不会傻的主动攻击。

&esp;&esp;但这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吃亏了,因为他身后的将士们是抱着必死的心态来守护国都的,这个过程拖得越长,那些将士的情绪越低落。

&esp;&esp;就跟屈云灭一样,屈云灭不会派自己的将士去送死,鲜卑大将军想知道屈云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自然也是让援军先上,挑了一个柔然人,让他出阵,眼见那个柔然人背着一张长弓,贺庭之坐不住了。

&esp;&esp;他手下正好有个擅长使用弓箭的人,这个彩头他很想拿到手。

&esp;&esp;屈云灭坐在马背上,听到贺庭之向自己请求让他的人出阵,屈云灭看一眼后面那个小将,然后点点头,答应了。

&esp;&esp;那个小将的身手确实不错,行军路上他能把天上飞过的大雁射下来,一上来也没必要装得太假,赢一场再输几场,这样看起来更自然。

&esp;&esp;在贺庭之的眼神示意下,那个小将骑马出阵,而且上来就自报名号,说他是雍朝的某某都尉,奉圣旨随东阳王前来讨伐鲜卑逆贼。

&esp;&esp;对面的柔然人:“……”

&esp;&esp;听不懂,说的什么废话。

&esp;&esp;虽说这个柔然人听不懂,但其他人听得懂,而且不少人都满意的点点头,就该这样,皇帝才是正统,怎么能让所有风头都被屈云灭抢走了,东阳王干得好,回去以后一定要跟他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