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休息状况不错的真姐把照片印出来,顶着大太阳溜达出紫禁城墙角根儿,找来朝圣的游客做调查。

&esp;&esp;做调查的只有那一张遮住半张脸的。

&esp;&esp;“认得出吗?”她逮了一个女游客问。

&esp;&esp;“认得出。”

&esp;&esp;“谁?”

&esp;&esp;“方沂。”

&esp;&esp;换下一个。

&esp;&esp;“认得出?”

&esp;&esp;“方沂。”

&esp;&esp;再下一个。

&esp;&esp;“谁?”

&esp;&esp;“方沂。”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真姐取了巧,问的全是年轻人。认知度接近百分百。

&esp;&esp;问了十来个后,真姐转回来,对方沂解释为什么只选遮脸的:

&esp;&esp;“我知道你的性格,你肯定选遮住脸的,因为过犹不及,是吗?”

&esp;&esp;方沂伸大拇指:“厉害。”

&esp;&esp;真姐喘气,抹自己汗,意有所指:“我……这是本事,我比那个洋人强。”

&esp;&esp;——咔!

&esp;&esp;三天后,劳力士和方沂的合作照如雪花一样,它飞入到了打字机的油墨里面,翻滚,加压,印成一张张图画,嵌在各种报刊杂志上。比这更早的是线上媒体,劳力士同时在嗖狐和新浪的围脖上公布合作消息,照片中的方沂遮住下半张脸,稍有识别度的,只有他的一双眼睛。

&esp;&esp;从五月份戛纳回来后,到这个漫长的暑假,方沂一直没有新的作品问世,工作室也几乎不发通稿,页面很长时间停留在“你好,这里是方沂工作室”的宣告上。

&esp;&esp;白搭了那晚上新增注册的几十万粉丝。

&esp;&esp;反之,方沂因为收购特效团队,以及和阿狸、嗖狐合作开启长期项目,频频上了商业杂志,受众似乎从影迷群体转移到了职业白领。

&esp;&esp;一度引发:

&esp;&esp;“方沂是否不再做演员”的话题。

&esp;&esp;这种话题有个潜藏的含义:

&esp;&esp;他在大众的作品认知度逐渐被商业新闻所取代,不如以前。

&esp;&esp;不过,也许正像是劳力士此次的宣传词和宣传图一样,他们的确是天作之合,双方的认知度都不需要再多做任何介绍,他们是这样自信,代言人只需要一双美目,品牌只需要一只手表而无需硕大logo。

&esp;&esp;以及一句宣传词:

&esp;&esp;“他来了。”

&esp;&esp;第396章 30位创业领袖】

&esp;&esp;初次合作极其成功。

&esp;&esp;方沂所佩戴的劳力士日志型是该系列中档次最高的,包括表盘在内18k全金,市售价在二十万以上,其下还有间金型、全钢型——崛起的中产阶级年轻人一般选择购买后面两款。一方面是收入限制,另一方面也是表款本身的气质更为活泼,金银相间的颜色在较多场合更容易搭配。

&esp;&esp;全身金光的大金劳戏称为“老人表”,不够胆的人戴上去就像是小孩穿了大人的鞋子,不但不能使你增添光辉,反而制造笑料。方沂是劳力士亚洲区首位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代言人,但他不是第一个形象大使,此前先后有其他男星尝试为劳力士站台。

&esp;&esp;这些男星基本上选择更为年轻的“水鬼系列”,而劳力士日志系列,作为最经典,最经久不衰的元老系列,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代言人,更不要说亚洲人。

&esp;&esp;现在碰到了方沂。

&esp;&esp;《时尚芭莎》形容他的手腕是:“世界上最贵的一只手腕,也许应该把一千八百万的代言费全拿去购买商业保险,劳力士总部再合情合理的拨出新增代言费,毕竟从现在起,这个辉煌而富有内涵的系列,找到了属于它的栖息之地。”

&esp;&esp;国产版《vogue》转载了青色、白色两种不同风格的定妆照,并附上拍摄时发生的小故事:“日志型作为劳力士的跑量大户,我以为它只方便出现在007英国特工的手腕上,从装弹上膛的那一刻隐隐露出金边,在刻意隐藏的精致衣袖下,一颗名为‘华贵’的金色子弹已经悄悄射中我。”

&esp;&esp;“但我要诚心诚意的说,我愿意。”

&esp;&esp;劳力士的主战场,钟表类杂志则有更多肉麻的吹捧文,《名表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