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本子拿去给别人说,最后被有心人截胡。

&esp;&esp;姜纹邀请发哥的时候,还没写完《让子弹飞》这剧本,他于是写了个半文半白的亲笔信,“香江匆晤,所谈甚欢。新片故事,随信奉上。故事锤炼数载,脚本即将出炉……”

&esp;&esp;发哥接到了信,坦白讲,是没有自信说自己完全看懂了的。他请了位老师,逐字逐句的翻译了姜纹那信,然后才敢答应了姜纹的邀约。

&esp;&esp;在这种水平下,发哥背台词背得异常辛苦,然而,姜纹却不能体谅到他这一点。

&esp;&esp;在黄四郎宅中的有一场戏,发哥大清早起来背好台词,矫正发音,姜纹说,“这台词不用了,我有新的。”

&esp;&esp;成,新的就新的。

&esp;&esp;发哥老老实实重新背,并兢兢业业的表演出来了。但是,姜纹看了监视器,又说,“这段不要。”

&esp;&esp;发哥于是破防了,他没有破口大骂,也没有打砸东西来泄愤,但是除了必要的工作,再也不和姜纹说哪怕一句话。

&esp;&esp;姜纹也不是莎比啊,开始以为发哥在闹情绪,闹上一阵就好了,如今已经过去十七天。

&esp;&esp;现在连整天摸鱼的方沂都知道了,显然矛盾已经到了很激烈的程度。《让子弹飞》存在大陆和港地两派团队,因为领头的不合,连带着这两派也起了间隙。

&esp;&esp;姜纹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样呢?

&esp;&esp;拍好戏。

&esp;&esp;“三台摄像机,三个人,一一对应,拉进摄像机的距离,免得拍到其他的。”

&esp;&esp;“我要拍一段能上教科书的,摄像头移动的时候,就代表他们仨在互相试探,说虚话;摄像头停下的时候,就代表他们在互相交锋,说实话。”

&esp;&esp;一张圆桌,三台机器,三个人。

&esp;&esp;姜纹安排好之后,像是什么没有发生过一样,坐那儿开始演。

&esp;&esp;在他之前,陈昆已经演了段对手戏,他不愿意离开,而是继续呆在片场看。闻讯而来的还有方沂、廖帆等等演员。

&esp;&esp;三影帝飙戏,又是用了三机位巧思的拍摄,人人都想观摩一番。

&esp;&esp;在最靠近片场的那四五米半径内,安静得连针掉下来的声音都听得见。

&esp;&esp;陈昆远远地眺望,他有种与有荣焉的感慨,“我也参与到了这场戏,我和发哥,有最直接的对手戏,在青年演员中,恐怕只有我了。”

&esp;&esp;他经纪人道,“还有方沂。”

&esp;&esp;“对,还有方沂……”陈昆喃喃道,“希望能发挥出我的全部力量,我不是要压他,我只是想证明自己。”

&esp;&esp;场内的三影帝。

&esp;&esp;张麻子:“马某人这个县长,买来的。买官就是为了挣钱,而且,马某人不喜欢挣穷人的钱。”

&esp;&esp;黄四郎:“那你想挣谁的钱呢?”

&esp;&esp;张麻子:“谁有钱,挣谁的!”

&esp;&esp;黄:“那谁有钱?”

&esp;&esp;张顿了顿,指向黄,“你有钱。”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所有人都想不到。

&esp;&esp;这段互飚演技,又确实推动剧情的关键戏,拍摄了足足一个星期,ng一共34次。所耗费胶卷超过十万尺——这已经足够拍一部中小成本的电影。

&esp;&esp;正常导演拍摄片子,为了有足够的素材和剪辑冗余,胶卷和正片的比例大概3比1。

&esp;&esp;姜纹的比例是20比1。

&esp;&esp;由于胶片电影这种技术太落后,目前国内在数码摄像机的冲击下,已经没有活下来的胶片厂,反而要从美国和东洋进口胶卷,这七天的胶卷费用,就高达50万。

&esp;&esp;太他吗离谱了。

&esp;&esp;发哥和姜纹还有间隙吗?没有了,他们拍到第三天的时候,就实在忍不住,敞开话匣子聊天,等这七天熬过去了,就好像坐过牢的难兄难弟,就他吗差拜把子了。

&esp;&esp;姜纹怎么搞定宁婧的,可能就这么搞定的。方沂以后做了导演,假如碰上了一个竟然讨厌他的女星,他和她连着磨七天的对手戏,没感情也磨出感情了。

&esp;&esp;到第七天的时候,第35场戏。拍的仿佛和前面没有什么区别,发哥对台词已经烂熟于胸,他自己给自己加词:

&esp;&esp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