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9章(第1/2页)
章节报错
可是一头驴低于六两银子,真的是血亏啊。
涿州完了!
俗话说,漏屋偏逢连夜雨,麻绳专挑细处断。
驴价大跌没多久,平州又出手了。
继平州宣布不再购买涿州驴之后,平州开始扎紧粮食口袋,上调粮价。
这噩耗是一个接一个的。
仿佛为了响应平州粮价上调的命令,大黎各地的粮价也纷纷上扬,其中以涿州及附近一带粮价涨得更为迅猛。
其实大黎的粮价近来也是有所上涨的,毕竟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,这个时候的粮价都会上涨一点的。再者,因为去年平州商人们不断地在大黎买买买,以及以物换粮的原因,导致老百姓手中的粮食少了一些,大黎境内的粮价上涨幅度较以往高出一些。
平州的粮价一向都是维持在较低的价格区间,现在平州的粮价一涨,大黎的粮商们更是放开了涨,涨得理直气壮。
大黎的粮价一涨,涿州的老百姓们怨声载道。
家里什么都没有了,没有粮,没有钱,只剩下几头驴了。
关键是,老百姓的驴比蔡家的要晚一个月,还没出栏。
他们的驴要一年才能成驴,驴在一岁之前,都是它们生长的黄金时间,还在生长发育高峰期,对粮草的消耗是巨大的,如果断了粮草,会掉称很快的。
也就是说,这粮草还不能断。
真的很糟心啊,驴价一直在跌,粮价又涨上天,老天爷不给人活路了啊。
有人说,驴卖不上价,大不了杀了吃肉。
但老百姓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,他们一算,就知道杀了吃肉并不划算,毕竟就算一头驴只能卖五六两,五六两银子买来的粮食,他们省着点吃,一家子人还能吃好久。而杀驴吃肉,又能吃几顿?另外,他们大部分人还欠着饥荒呢。
总之,现在的涿州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。
平州,昌黎
吕颂梨他们也在关注着涿州的局势。
现在涿州驴市正处于相互踩踏,砸盘的阶段。
平州给大黎朝廷出了一个难题,涿州这个烫手山芋朝廷是接还是不接。
涿州这市场,朝廷是救,还是不救?
如果朝廷不出手的话,平州这招财富消失术,直接让涿州的财富蒸发了大半,涿州的民生、经济都会被摧毁大半。
现在就看朝廷愿意填这个窟窿吗?还是置之不理或者选择落井下石。
反正他们平州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,一箱箱的白银,已经准备好了。
……
青州的谢湛和廖雪望等人一直都在秘密地关注着涿州的情况。
涿州的形势变化让人心惊。
廖雪望说道,“大都督,涿州的情况很不妙啊。”
并州木材大商乔西同和新安瓷商胡绛义,神情也是一脸凝重。
乔西同和胡绛义在接到谢湛的传召之后,秘密来到青州。
谢湛没有说话,而是摆弄着手上的资料。
蔡光能得到安和药坊的消息,谢湛也拿到了这个消息。他直觉安和药坊这样的合约与平州有关。
他将丁俊和蔡家的合约,还有安和药坊和周夷的合约一左一右放在面前。
谢湛喊来廖雪望等人,“你们来看看这两份合约。”
谢湛对比了两份合约,隐约看到了平州所设之局的脉络。
当初要是在察觉平州设下买鹿制楚之局的时候,他就出手干涉,打压驴价,平州的损失也不会很大。
应该是说,如果他当初出手,在朝廷的控价下,平州搅风搅雨,不管驴价涨跌,平州都没有大损失。
廖雪望、乔西同和胡绛义都是大商人,他们对视一眼,都明白了,平州这是完全将风险转移出去了。
真是出神入化的货殖手段!
他们看着这两分合约,眼神火热。
谢湛冷静地指出,“涿州的驴价还要往下掉,估计要掉到五六两以下了。”
对于安和药坊这样的大买家大主顾而言,即使没有那份合约,他们也会希望这驴价越低越好。
廖雪望倒吸一口凉气,好狠。
乔西同凝神说道,“现在这情况,就看朝廷出不出手了,朝廷出手救一救涿州驴市的话,涿州百姓还不会太惨。”
胡绛义摇了摇头,“这话对也不对,朝廷愿意出手的话,还得看朝廷出手的力度。”
“力度强,那涿州老百姓还能小赚一点。”
“力度一般,一年白干!或者小亏。”
“如果力度不够,呵呵。”
廖雪望也道,“对啊老乔,你想什么美事呢,要给涿州的老百姓兜底,朝廷要付出很大的代价。”
“大都督,您怎么看?”乔西同问谢湛。
“朝廷应该不会出手,出手的代价太大了。”谢湛回道。
“去年到今年,涿州养驴的成本很高,每